《论语》090224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那就有害了。”(钱穆)

其他的解释有:
杨伯峻《论语译注》: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就能消灭祸害。
李泽厚《论语今读》:攻击和你不同的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

这句话的争论比较多,我还是比较倾向于钱穆的解释。

摘两段话(引用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48181.html):

《中庸》里也有言:“各执一端,此以异己者为非,彼以异己者为非,而害成矣。”意思是说:“各执己见,这边以对立面的人为非,那边也以对立面者为非,那就有害了。”可见,待到子思中庸的世界里,“扣其两端,以执中庸”,简直就是这句话的完全精神翻版,是“攻乎异端”的反着说。故《中庸》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故哲认为,攻,专治也,如科研攻关,此地引申为“钻研、究理”之义;乎,之于,顺、沿之义;端,头也。如线有两头,凡事有两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刚与柔、质与文、学与思等等,指事物的多样性。异端,指的是事物的极端、片面性;斯,这的意思;害,危害也;也已,语气助词,强调前面词句的程度。

此章言修身立命的态度及思考方式,“过犹不及”,避免做事执着一根筋,偏激地钻死牛角。也就是说,孔子十分注意全面看待问题,对于一事物多个方面都要顾及到,不要顾此失彼,说的现代点就是不要走极端。

试为章句白话解:“偏执于片面地观察问题和研究事物的方法,是非常有害的。”用文言点的话来说,就是“偏执一端,害莫大焉。”

《论语》09-02-20

子曰:君子不器。
解释: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摘取部份选取详细解释了“器”的特性,简言之“器”是狭窄的、固定的。我的体会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脑海里应该当有一个变化的思想,开放的心态,同时也强调了博学的重要性。

变化的思想可以是:事物是处在不停变幻的,因此不要事先就将某人某物给界定死,因为你远远不知道后来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不要把界定自己的眼界,也不要随便就把事物和人定义了);变化的思想可是你看到一个事物,从正面看其实是一个点,但侧面看则是一条线(事物是多面的);变化的思想还可以是一个问题有很多种解决办法(方法是多样的)。人人都有一颗聪明的脑袋。

网摘(原址):

此章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亦深远,属“两端四角式”启发教学的例子之一。

要了解本章应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就固定用途而言:“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这与以下这章有部分相似: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了)。此章另有一点要注意,如果“约之以礼”按以上的解释,则亦有人性非绝对为善的意思。但“约之以礼”另有一种解法:以躬行实践来解礼,故“约之以礼”即解为:能归纳到实践之上。

就定量而言: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这与以下这章相呼应:为政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去攻击那些与自己不相同的思想言论,是会造成害处的)。此章又有另解,容后表。

就定性而言: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这是近似于以下这章: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一切的事物,没有一定怎样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怎样才不可以的,唯一行事的标准就是义)。

综言之,偶觉得将上述三个角度的看法都合并起来更为完整,也许也更接近孔子之原意。即君子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地,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在个人之气度与态度方面,则应不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要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万事万物;在待人处事的原则方面,则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取最大最好之成效。

links for 2009-02-18

《论语》2009-2-18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杨伯峻)

关于论语的书

博客上目前一直在更新《论语》的内容,所以会在网上查一些资料,然后在互联网上能找到很多关于论语的各式资料,后来查得多了,发现网上有几个人的著作频率出现的比较高,他们分别是:

李零《丧家狗》

南怀瑾《论语别裁》

杨伯峻 《论语译注》

于丹  《论语心得》

李泽厚 《论语今读》

钱穆  《论语新解》

网上出现比较多,从侧面讲说明这些关于论语的书是值得一读的,若是购买,可以参考一下。

《论语》2009-02-17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课,他经常都只是默默地听着,感觉起来好象笨笨的。可是离开教室之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倒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我讲的那些道理。所以颜回其实并不笨啊。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了吧,说他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