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被打鼓励还击,到化解人际关系冲突最重要的技巧

以前谈过这个问题,但是大家似乎没有get到POINT。很多人还是陷入了一个误区,跳不出来。大家的普遍疑问是:


不打回来,那我们家的孩子不是吃亏了吗? 告诉孩子不要打要害就行了,当时我的回答是现场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谁都无法控制;


所有的家长都告诉孩子说,你必须打回来,如果自己孩子不打回来,必然成为那个挨打的那个人。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符合逻辑,但在我看来完全是大错特错。


但是我想说,想改变这一个思想非常难,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让我觉得这种几十年的社会思想真的威力巨大,且难以改变。 而这就是有可能让我们家庭矛盾不断的原因所在。 前几天,我跟老婆就因为起床的事情而小吵一番。因为纽约进入冬令时,这让我们一时半会时间很难调整过来,以前六点就起了,现在通常醒过来的时间都是7点,儿子8点要上学,所以一个小时全家都得出门就显得特别匆忙。李凯西洗漱穿衣服就要一个小时,还不包括吃早饭……。 早上我就在那里催,然后李凯西就埋怨我起床晚……。我就说起床是自己的事情。你早上什么都没弄,就是管自己,你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然后,李凯西就以自己是女人为理由,同时指责我写的怎么比说的要好听。总之,对方一旦开始指责我们做错什么,我们本能就开始反抗。


发现了吗? 这个跟被打了,必须打回来是一回事。


请想象一下,比如两个大国,需要因为一些争端,一时不爽,A就发导弹,B立即给予还击。这一开打可就没玩没了;同样孩子被打之后,还击,对方一定还会再打,自己的孩子也会再反击,因此受个伤就太正常了; 同事之间,因为对方暗地里摆你一刀,你记下了,下次有机会一定摆回去,从此结下梁子。 这里的你,可能就是孩子长大之后的样子。


这叫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双方都处于强强的状态,对攻的状态,打来打去的结果是没有人得到好处。 我们需要更高级的思维技巧。


武侠小说里面,当面对刚猛的武功,比如降龙十八掌;那就需要太极,或者九阴真经之类巧劲,阴柔的的武功来对待。   当然这个比喻不怎么恰当,我只是希望容易理解到以柔克刚的道理。 打打杀杀不好,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合作,协作,只有协作才能让个体更为强大。  


人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对方说出否定的话,就是否定这个人本身,这是谁都接受不了的。   解决方案来了,就是永远都不说否定对方的话,就算要说,也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如果可以尽量先说肯定的话,但是气头上我们说不出来,怎么办?


所有的沟通顺畅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对方不反感,甚至喜欢我们的基础上的。人只愿意听我们愿意听的内容。 所以小小的肯定是最重要,也是最简单化解我们之间矛盾的好办法。我说的肯定,不是赞美,而是描述当时的情况,情绪等。也就是说,肯定(确定)对方的负面情绪,再对方看来这就是一种认可。人只要得到认可就会开心的多,也更容易听进去话(通常我们不需要给任何的解决方案,一般人只是发牢骚而已,怎么解决对方完全清楚)


而所有的技巧就是来自一本书名字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重新翻看的时候,我得说这本书简直是神作。所有的技巧不仅对孩子有效,对成人的效用是一点都不差,可以说这本书是幸福宝典啊。


弓虽裂推荐!


PS:  

原始版

Cathy: 你干嘛不早点起来,早点叫我们,现在在这里催什么催。

我: 起床是自己的事,你早上什么都没弄,你有什么好生气的!(互相攻击)

Cathy: 你少惹我,我们出门就是需要时间!


改进版一

Cathy: 你干嘛不早点起来,早点叫我们,现在在这里催什么催。

我: 看来我不应该催你,让你不开心啊。(表述被催之后的焦躁)

Cathy: 是啊,你催有什么用,我不是在赶了吗?我马上就好。


改进版二

Cathy: 你干嘛不早点起来,早点叫我们,现在在这里催什么催。

我: 对不起啊,老婆。我也着急。(表达感受法)

Cathy: 好了,别催了。我马上就好。


如果你觉得有用,能帮到身边的人,请转发。

赞赏

从孩子被打鼓励还击,到化解人际关系冲突最重要的技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奶爸在纽约):从孩子被打鼓励还击,到化解人际关系冲突最重要的技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