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美,啥是耐看。
简单是一种美,因为看很久也不会厌;
神秘是一种美,因为看很久也看不透。
(选壁纸心得)
啥是美,啥是耐看。
简单是一种美,因为看很久也不会厌;
神秘是一种美,因为看很久也看不透。
(选壁纸心得)
以下内容摘抄自徒弟的QQ,过来人有点体会吧,女生在这方面确实要强烈很多。
我在想不管是我们之中的谁在睁大眼睛去找的时候,不要被感觉迷惑了双眼,现在觉得感觉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感觉会把人带上自我毁灭。其次我觉得过份地看重某人的能力,是不现实的。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没有人比谁更厉害,只是多经历一些事故而已,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够不够用心生活。
当然你够虚荣的话,就继续迷茫吧。
晚上与荣看了nartuo以后,又随便点了一部冯小刚旧作《一声叹息》,以前没有怎么觉得这部片子好看,甚至觉得有点难看,再看的时候觉得张国立这小子泡妞怎么那么强大啊,刘蓓这种女人太招男人喜欢了,全落到心坎里去。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样的东西对爱情对婚姻的影响最大?忠诚、宽容、情趣、孩子。如果忠诚这个故事就没那么有意思,但最后还是要求对方要忠诚于自己,如果不是徐帆两年的时间里最后还在操置着那个家庭,没有这份宽容存在,张国立不可能如此犹豫不绝;如果刘蓓不是那么有情趣,那么贴心,那么准确地贴心,那绝对吸引不到张国立;如果不是孩子或许离婚更痛快一些,想起一句话:孩子是婚姻的纽带,真是没有错。 如果把这些内容集中到一个婚姻爱情之中,那么是不是完美? 不完美才完美,这或许是生活有意思的地方吧。
不过还是挺建议男生女生们看看这里面的情节对话,真的很有学问。
最后跟荣讨论徐帆最后叫刘蓓进屋的那场戏,我们都没有什么经验,看不太明白。我个人觉得徐帆演那场装修房屋的戏挺好的,挺母性的,最后说那么刺激人的话,看了真有点不爽。当然小孩子放盐和味精这种事情,自己还是不太能接受。
=============
真实80后的我们
现在的我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但是身边好多同学和同事仍然是单身。
当我问及他们的时候,回答都是:婚姻是件大事不敢太草率了,
所以选自己另一半的时候更多的是理智。
然而,好多没谈过恋爱的人还是期望自己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然后和自己心爱的人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谈恋爱对80年代的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不只是我一个人,因为我们都谈不起恋爱了。
不管谈过还是没谈过,都不敢把太多的感情放在恋爱上,
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已经承受不起。
有同事去相亲,有时不错,回来后就经常联系。但是她说找不到恋爱的感觉,更像是朋友,
他们不会付出太多的感情,也不会对你太好。
是啊,可以理解,
因为男人们也害怕,他们同样不敢去尝试,
害怕自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姐妹们谈起婚姻的时候总是在说,找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就嫁了吧,
不管自己喜不喜欢,结婚后也会对他好,
生个小Baby踏踏实实过一辈子。
男性朋友则是找个会过日子的女人,
好好待她,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了,
因为在外面打拼真的很累,想有个温暖家。
才发现恋爱已经离我们远去,
剩下的只是婚姻、生活、日子。
想想我们的这些80后的人们,爱情远离我们,结婚又像是完成使命一样,
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重要,
找个男人(女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我们的宗旨。
当妹妹告诉我她们宿舍的女孩如何如何谈恋爱,
如何如何换男朋友,如何如何浪漫,
我只能感慨“你们还有谈恋爱的资本和勇气。”
妹妹说你也不老啊,别总把自己想的那么老,赶快给我找个姐夫。
我们并不是承认自己老,至少我这样认为,但是爱情观和婚姻观还是大不一样的。
当有朋友问起我什么时候结婚?我说连男朋友还没有和谁结婚啊?“那找一个嘛!”
“又不是逛商场,说找个就找个?”“哎呀,要求不要那么高啊!”
其实我也和姐妹们一样的想法找个仅仅对我好的就好了,
相貌、学历、经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能力。
“三高政策”也只是我们茶余饭后开的玩笑话罢了。
姐妹们经常说,当真正有一个疼我们、爱我们的人摆在面前的时候, 我们一定好好珍惜。
是现在的好男人少了吗?
不是,我不这样认为,好男人还是很多的,
只是我们没有发觉又或者是发觉了没有勇气去说服自己。
好多女孩都是放不下自己矜持,总认为男孩应该主动。
因为我们不像90年代的人们敢爱敢恨,
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哪怕是被拒绝。
至少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是这样,错过了好多好男人,
当自己心爱的男人成为别人的老公的时候,
而且是通过别人介绍结婚的时候,
我们只能偷偷的抹一把泪,为他们祝福。
又或者关几天自己禁闭,故事的结局往往是那么伤感。
为什么我们宁愿彼此都受伤,也不愿意把心中的爱说出来呢?
因为我们总是不确定对方心里是否有我们。
所以我们总是在矛盾中把自己的恋爱丢掉了,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结婚的年龄。
可是此时我们真的已经谈不起恋爱了!
喜欢隐身了,
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
不论和多少人在一块,手机总挂着QQ,
一堆人聚在一块,一人一台手机,各玩各的。
同学聚会必修的两个项目:吃饭,KTV
小孩都开始叫自己叔叔或者阿姨了, 虽然经常不大情愿地反驳着:叫姐姐,叫哥哥 永远寂寞,不管你是一人独处时,还是身在人群当中, 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没那么愤青了,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 可以不看电视,但电脑是必需品, 出门蹦达必带三件宝:手机,钥匙,钱 永远不知道钱花哪了,没怎么吃,没怎么穿 消极,拒绝长大。 不喜欢被人说成熟, 熟人面前是话唠,生人面前一言不发, 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睡觉, 成天泡在网上,又不知道做什么好。 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无聊”, 尽管,他们在网络上,花去了大把时间。 减肥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和行动, 饿了就吃,经常早饭午饭并在一起吃, 打字的手法相当不准确,但还是打的很快。 凌晨12点前很少会入睡, 什么都可以“随便”,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也不在意那么多的事情。 毫无理由没有资本的高傲,骨子里却自卑,期待肯定,期待认可,被讨厌做人失败的时候连说话的勇气都没有。
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并以此作为对别人不屑的理由。
因为别人都恋爱了,所以自己就恋爱了,更多的是练爱而不是恋爱,然后连自己都开始怀疑曾经对爱情的 坚持。 曾经以为一辈子陪在身边的朋友,某天某月,就突然发现他们都不见了。 午夜醒来,才愕然发现,从来都是只有自己一个人, 人越成长,越容易孤单。 80后的我们,有很多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 80后的我们,有的出名,有的默默无闻。 80后的我们,挣扎过 彷徨过,还是挺过来了。 80后的我们,退去青春年幼的智嫩,开始适应社会大家庭。 我们的心里都很清楚,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亲情的分与合, 爱情的分与合, 友情的分与合, 曾不顾一切的追求过的,后来变的一文不值得。 父母曾百般阻挠的事,直到自己受伤,才明白,父母原来是对的。曾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为什 么活着? 到后来,已经懒得的去想活着的意义。 曾为了爱情可以不好好的读书, 到后来为了工作可以丢下爱情。 现在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 或者说, 还有多少人,一直坚持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在家里,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 出了家门,我们对社会百依百顺。 看不惯的事情也就渐渐习惯了,不知道这种习惯是好是坏? 我甚至不知道我现在的梦想应该是什么? 但有一点的是肯定的, 不会再做一些年少轻狂的梦了……
昨天和今天一直在上课,怎么说呢,我和建荣一直觉得来的三个老师里面,大家认为本事最好的老师我们都不是特别喜欢,不喜欢的原因就是他们讲得不好。
昨天来了华制的总裁,赵总。赵总的局部分享与讲授的时候,我觉得道理讲得非常清晰明了,浅显易懂,这让我与建荣欢喜得不了。但昨天下午的讲课却让我们很失望,回家路上我与荣讨论说:嗯,这个老师一点也不敬业,对讲的内容一点儿也不准备。这钱花得真心痛。中午的饭桌上,少珍,荣,我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少珍说:这个老师讲得还蛮好的。我说这个老师的讲得70%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没有用。我说了三点他不敬业的地方,讲课不准备,老是抄纸条来记名字,PPT老是出现其它公司的名字。 少珍跟我说:我们去那里旅游回来了,比如说我们去年去了青岛。老总问我:你对青岛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我说了青岛那里那里不好,这里不爽那里不爽的。然后老总又问了猪猪去了日本有什么感受,猪猪回答日本很有条理,等一些日本的优点,然后老总就说:你这趟去日本值了。 少珍在跟我讲这个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词:正向思维。
我当时的感受是:惊异,甚至带着一点愕然。这种态度,这种极度有意义有思维方式,我很早就知道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比如我们都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一样。为什么我还是保持着以前传统的思维? 我觉得是别人讲授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他的经验、是他的知识;不是我自己的;我做的事情只是接受接受接受,然后更多的可能是遗忘、遗忘和遗忘。 我在想,我缺乏的是什么? 这又让我想起华制公司的人老是喜欢谈的一个词:本质。 所有的我学习的知识,不能加以应用,或没有想到应用的原因是:我没有提炼。 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重点。 这让我想起台湾一个非常著名的主持人张菲,他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人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到了晚上,我会就要把这些不快过滤掉。 我想我们不仅仅要过滤,更应该去提炼生活里正面的事,只有如此生活才会更圆满。
那么回过头来我想想,赵总有什么优点。他的演讲常常喜欢重复,因为他的想法是:只有你把这个知识记住了,才有应用的可能;其二他重复地告诉你原因是他要你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第二点我做少许补充,赵总经营着华制集团,他说他是在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他不说:我赚你的钱。可能刚入行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那么赵总就会跟你重复我们在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100遍,甚至更多给你听,直到你真的相信了,重复的意义就出来了:下属感受到赵总的诚意,他确实是真心实意在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 我们做任何善事总是理直气壮的,是不是?
演讲在未来无疑是一个关系你是否能够生活的更好的技能之一。最近,我比以往有更多的机会去练习这个,后来我发现,演讲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
我觉得李开复的演讲水平还一般般,但是总体来说,他能够很清晰把一结概念表达出来,事实上这很难吗? 我以前认为是,现在觉得不是,大部份的技能都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的(不要太夸张地极端考虑到身体的原因),只要有时候你去偿试了,体验了其中的恐惧或者不安,再或者是你每天都要面临着演讲,那么会怎么样?
(我不能成为马丁路德金式的演讲,我觉得达到李开复这样的水平,是OK的,没问题的)
我现总结一下目前那几个技巧对我的影响最大:
1)跟平时你和你朋友讲话一样。
2)若是紧张,将思维集中到演讲的内容上来。
3)要看观众的脸(具体技巧请看李开复关于演讲的演讲)。
4)注意演讲时讲话结构,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你实现。
5)演讲,就是将你的思想销售出去(想象你卖不出去东西时,会怎么样;压力是可以激发潜意识的)。
6)你要有话说(事实上像我这种人常常面临的是无法即时地组织言语,脑海空白白一片,不知道要说什么)。
说实话,其实我并不太喜欢大前研一的书,似乎他写了很多的书,而且看上去还卖得不错。 我觉得他的写作水平不咋地,看的时候要有比较不错的联想能力才可。不过还好,其表达的内容结构是比较清晰的。 而且他这么写也是老套式了,首先一上来先会把自己看到世界的形势,跟这本书有关的例子,举例举他个好几章先。然后顺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问题,然后作 一下对这几个观点或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来。最后再总结陈词一下,说自己这个再怎么怎么重要这本书也就完了。
读起来是特别地不爽,这种书就要快翻,而且一页纸的文字巨少,跟骗钱一样。
下面是读了他的大作《即战力》后的笔记。
啥是即战力呢?即战力就是在任何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中你都能快速适应,通过自己的冷静观察,发现事物本质,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那么在大前研一所说的即战力,包括那几个方面呢。
一是要学习英语,二是理财,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份对上述的东西做了个补充,如何达到上面这个几能力。然后在学习和开会,交流展开了举例,他最喜欢举例子了。
不能说这本书一无是处了,例如他说他在学习时,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学的呢。抱着能出书的态度去学,一来可以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二是能让知识技 能更好地在血液里流淌。说到学习时,他又例举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危机意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这个观点我同意,我现在突然有一个想法,可以把每天的自己 想到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有空时拿出来看看,思考这些问题,现在自己在意淫:这真是个好方法啊。哈哈。但危机意识我却不怎么喜欢,我觉得学习,不管怎么样 若是很痛苦,必然学不长久,就算努力了,也难到骨头里去,因为人类生存下来的秘诀之一就是:遗忘痛苦。
希望大前研一的文字再好一些吧,别举TMD那么多生搬硬套的鸟例子了,看了巨烦;我不反对举例子,主要是这些例子怎么看都那么假悻悻,若是多一些自己深刻感受就好了。
PS:我是网上下载的PDF, 大伙不要去买了,不值。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解释: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犯上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君子要专注于做基础的工作,基础的工作做好了,“道”就会自然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啊!
我有这样一个理解:有子告诉了我们如何看人的一个方法,一个人若是有孝心,在兄弟姐妹当中相互尊重,爱护那么这个人基本上是一个好人。一个人怎么能成功,怎么样才算好人呢,就是做事要有大原则,例如孝敬,尊重师长兄长,诚信等等,只有把握、掌握了这些大原则,就有了成功的前提。
其它信息
链接1: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34648/
链接2: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4&ID=30756&page=8
前天骑自行车的时候,团队里有一名MM--小胡,因此大伙多少都需要照顾一些。往下坡的时候,女孩子很害怕,就刹些车;男士们年青气盛,好刺激,看到下坡兴奋的不得了,加紧蹬几脚,轮胎飞快地转动着,发出呼呼的声音,风快速地从耳边吹过,快哉!
从团队精神上来说,不管怎么样,骑行的时候都要尽量照顾女孩子一些,比如说三个三个一组。轮到我垫后时,我看小胡的下坡骑得那么慢,心里很着急;叫他快些蹬,竟然还握了两下刹车,刚好又是石板辅的路,颠得很厉害,就更慢了……搞得我很郁闷。 后来轮到荣去做这件事,荣,紧紧跟随,不催促也不超越,有着十足的耐性,一直护到山下。
MM,你更喜欢那一种?
后来我们在餐桌上讨论这件事,小胡对荣是大加赞赏,批评我一点耐性也没有。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冤。因为大伙出来骑车,就是出来挑战自己耐力,挑战自己的极限,生活就应该有些冲劲,干劲,才有些意思。 若是还像往常一样,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少底,如何才能体会得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后,那种对自我形象重新认识的满足感,这种内心的满足才是此行的目的。 而不是沿途的风景。
后来我再仔细想想,或许我是错的,或许女人就是女人,被人care才是他们生活的重点。
--
嗯,好像自己也确实对人不是那么有耐性,平时注意练习这个。
人跟人相处久了,总会发现一些细微,这些细微颇有意思。
晚上跟荣在一起试水,因为设备比较简陋,水箱的水放在龙头下面取不出来,取出来必然要将一些水倒掉,麻烦不说,而且数据不会很精准。然后我找来其它的洗脸盆,将水舀到脸盆中,分几次测量。荣说:学,我们可以这么做嘛,大不了第一次烦一点,我们直接在水箱上画刻度就好了嘛,将水箱直接做成量杯。 我觉得爱思考的习惯不是人人都有,我觉得这里面最最难的不是想不出解决办法来,而是不能感觉到这是一个问题。 平时我们常常都在适应环境,适应环境,从而降低了我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 注意感受一下生活中那些让你感觉到不爽的地方,若你发现并改进了,恭喜你,你会获得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推荐一本非常好的书《你的灯亮着吗?》
晚上荣又跟我说一下老总中午跟他讲的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跟一个老板打了20年的工,决定回去了。老板问他你是想得到工钱呢,还是想得到我的三句话。那个工人说,那就三句话吧。老爸说:我给你三个馒头,第一个馒头给你回去的路上饿了吃;第二馒头等你遇上麻烦的时候再吃;第三个馒头呢等你到家后跟你老婆一起吃。工人点点头就上路了;赶路回家的时候,肚子饿了吃了一个馒头;然后到了客店住下,晚上听到外面非常吵闹,听到旁边客户的人都跑出了,工人不知道怎么办,想起老板跟他讲的话,吃了第二个馒头;馒头里有一个纸条,写着:别管闲事。工人就听老板的话,继续睡觉;第二天醒来发现客店旁边的人都被杀了,听街上人说,昨天晚上有一个疯子出来乱杀人。而后工人回到了家看到老婆跟一个陌生男子在一起,工人很生气,但他还是听老板的话,决定要将馒头给老婆吃,最后老婆觉得很感动,非但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责备她,还给她馒头吃,就决定跟工人好好生活一辈子。吃馒头的时候,却在馒头里吃到一张银票。
我刚开始并没有听懂这个故事讲什么;我被这个傻瓜工人吸引住了,竟然不要20年的工钱,要三句话,真是傻透了。晚上在车上,荣又跟我说:我觉得老总的这个故事真的挺有道理;第一个馒头的意思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吃饭,要活下去;第二个馒头的意思很明白了;第三个馒头的意思是说家庭要和睦。 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挺烂的,因为我拼凑感太强了,所以我就拒绝了深入地思考馒头代表的意思。 后来想想,我其实拒绝的不是一点两点东西,有时候看网上影评,时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怎么就没有想出来这个电影这个东西的含义呢…… 老哥跟我说过一句话:听懂别人的话,比自己讲话要难得多。 就像看一样东西,要看出其中的骨架的能力,还是很薄弱;我突然觉得小时候老师天天叫我概括段落大意,是有目的,是有意义的,当时怎么就没意识到呢。 但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可能早先的教育影响太大,身体本能的拒绝很多东西,现在想想人人都脑子应该处于一个简单的,开放状态,就像婴儿一样,可能对世界的认识又会不一样。
-
PS:《你的灯亮着吗?》,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35754/?i=0
张爱玲说:爱情是盲目的,没有什么值不值得的问题。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还会理性的思考吗?如果是,那只能说明这不是爱情!
在说网录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巨不赞同。张又不是男人,她也不代表所有人,顶多只能代表女性的想法。那么她能代表所有的女性吗?不能,所以这句话只能代表她自己。
另外,当一个人盲目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恭喜她获得爱情了? 糊扯。
奥迪的A1 Sportback 很漂亮,又环保。同时又喜欢德国这种厚积薄发的思维,尤其是这句话:日本很早就玩油电混合的时候,德国人说他们的技术已经比日系同概念车领先得多,只是这种技术还未达到他们理想之中的成熟,就不会推向市场,在市场策略方面,德式思维的核心价值是厚积薄发。 别管他这句话是不是真的,这种领先的思维,其实是让人害怕市场敏锐。 这是我们应该时常要思考的。
文章详址(内有图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bec7b0100aq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