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年陪儿子练钢琴总结

阿仁学琴也有一年了,中间经历了起起伏伏的,不想弹,恐惧弹琴,弹到哭等等各种车祸现场。

事实上孩子如果自己对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没有自发主动的想去做这件事,多多少少会经历这些车祸情况。 现在社会各种好玩的诱惑太多了,让孩子对弹琴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小朋友喜欢唱歌跳舞几乎是一定的。学了一年琴,儿子经常自己玩乐高或者走在路上在那里哼钢琴曲,感觉特别有意思。

这个过程我不仅思考怎么让孩子喜欢上一个东西。 我自己的总结是:只有会做,熟练,对这件事有掌控感的时候,人才会愿意,主动去做,而这种情况下孩子是很自信的,每次我看到小朋友的这个时刻,简直美呆了,这是最棒的时刻。  简单讲,小朋友不想学,不想弹,还是害怕失败,而会做,容易做,小朋友的抗拒就没那么大。  从抗拒到喜欢这条路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短, 除非孩子自己喜欢,兴趣浓厚。 (PS: 以下内容可能不适合走专业路线的。)

所以我总结以下三件事,这一年下来我感觉特别有帮助:

1、在“学习区”学习。 四五岁的小朋友,其实学习我感觉还是比较慢的,注意力时间也不会很长,而且累的时候,老是弹错几乎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家长不应该逼小朋友一定要做到。每天练习和抹杀仅存的兴趣相比较,我觉得早期阶段还是应该以兴趣为主。 我觉得刻意练习当中,这个学习区的概念值得每个人好好使用。 当一段谱子就是弹不下来的时候,就说明太难了,就应该把谱子拆分,一直拆分到小朋友容易做到的为止。即把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的形式进行分别练习。

2、只有熟练了,才能感觉到快乐。 这句话是阿仁的钢琴老师跟我们说的。 老师是要求所有的歌(当然歌也不是很多)都应该熟练,如果弹不熟练,是远远没办法达到用音色表达情绪的阶段,就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通常情况下,学过的每日都是要至少过一遍,毕竟弹琴一天不弹都非常容易忘记。

3、把情绪放到其中。音乐是表达情感和情绪的一种活动,这本身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有被感动过就会想再来一次。当小朋友学会感受这个音乐的线条,比如说欢快,沉重,激昂,优美把这些试着表达出来的时候,那触键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如果把这种情绪和音乐本身结合起来,我想小朋友一定可以体会到心流的感觉。  

这三件事分别有几个目的,第一第二是为了保持兴趣,为感受音乐美打基础;第三感受音乐之美。  音乐之美就像吃糖一样,吃过了小朋友就会想再吃一次。 :P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奶爸在纽约):我的一年陪儿子练钢琴总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