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创意学》

这本书是年初买来的,一直让他躺在那里积灰,终于有一天晚上,我把它抱上床,与创意睡一觉。

书中最先吸引我的是赖声川对《如梦之梦》创意的过程,点出创意是怎么来的:
无论如何,当我回想起来,那天发生的事是很不可思议的。要产生那样的灵感,需要两个条件:
1)    我生命经验中的许多事件必须已经被储藏在某处。
2)    必须有一种机制被以,知道在那里找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够跟哪些事件串联在一起。

然后脑子突然觉得很新鲜,那我平时要积累喽?赖先生的思路也很清晰,马上给出的我们平日生活创意不开的症结所在。即要重新疏理我们的储存档案,以及如何开启档案。书中大量地谈了教我们如何全新地去看待事物,如何去看事物的本质,及其存在的逻辑关系。引出经验、习性和动机对创意的影响,从而又引出看的方法:世界观,如是观,因果观。

当然书里也不是提了这么一点点,他将创意分成两个部份,一个是来自生活的积累,另外是技术上最终实现上的一些经验。赖先生认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里太缺乏对智慧的训练,而这才是10%的创意最重要的积累方式存在缺陷,所以书中大量地篇幅地说了如何智慧起来这件事,也就是上面教大家如何看。

这本书的中很多观念,我觉得不仅仅创意人需要,普通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养成这么一种习惯,才可能有更大的突破与发展,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经验积累的方式哪些是有计划的?哪些是随机发生的?你如何积累他们?你又有那些习性影响着你的成长?什么是好的,什么无益的,你能区分开吗?再说动机,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这些都会最终影响你成就的东西。再有我们看人,看事物,是不是一上来就根据自己的喜好贴上标签了呢? 这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这似乎也是限制了我们的进步的空间,眼界变得狭小了。

还是一本不错的书,在理论上指导非常好,我唯一感觉缺乏的就是赖先生对于我们这种菜鸟的启发是有的,但具体操作起来,我觉得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方法,这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不管怎么样,接受这些有益的思想先,在路上走走,再发现,再积累吧。

以下是一些摘录:

摘录

1、直接领悟的心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理性思考是它忠诚的仆人。我们的社会居然把一切荣耀归于仆人,却忘了礼物的存在。—爱因斯坦
2、……创意人有一种习惯,经常会把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东西延伸联结到别的东西或带往别的方向。这本身不叫创意,而是创意人心中会玩的游戏。
3、无论如何,当我回想起来,那天发生的事是很不可思议的。要产生那样的灵感,需要两个条件:
1)    我生命经验中的许多事件必须已经被储藏在某处。
2)    必须有一种机制被以,知道在那里找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够跟哪些事件串联在一起。
4、在创意过程中,我们的脑子确实像一台神秘的电脑。这台电脑平时自动搜集并且在内存某处储存这些档案。这些档案就是创意的原始材料,而在灵感产生的创意的那一刹那,这台电脑有一种机制,知道该从那里调出档案,然后将这些不同一的档案组合在一起,形成创意构想。
5、……,虽然许多材料来自外界,但我们的创意来自电脑里所储存的一切,而不是外在。创意过程中真正要发现的一切来自于内。真正的创意来自内心。  换句话说,我们的神秘电脑只能调取已经储存在内部的档案,不可能凭空调取档案,或到别人的电脑中调取档案。即使有外在刺激,那也是对我们内心电脑的刺激。
6、创意就像这么一件日常的事,一些记忆的串联。
7、原来从小到大,大家受的教育都在教一些“附加价值”。所有的技术、知识、都是附加在本体上的好东西,本体得到许许多多有价值的附加品,但问题是,“本体本身是什么?”已经无人讨论。
8、“智能”包含太多的知识、经验,以及最重要的是一种组合思考的机制。
9、智慧是人心的一种状态,特质是深度地理解和透视。智能经常伴随着博大精深的正式知识,但这不是必需的。没受过教育的人也能获得智慧,木匠、渔夫、家庭主妇之中也有智慧之士。智慧存在时,表现方式就是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及关系。它是对生命整体的感知,同时能清楚看得到个别事物具体独特性,以及相互关系中的细节……智慧不能被限定在任何专业领域中,它也不是任何学术科目;它是对万事整体的辨识,超越学术。智慧就是理解复杂性,接受关系。
10、一个输出、一个输入,创意必须有来源,这来源是自己心中的累积,心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一切。
11、我们的电脑养成一些自动储存模式,这些模式就是我们的习性。
12、习性掌控我们储存档案的逻辑。
13、我们的内心不只累积档案,更是在不断累积生活和工作模式。
14、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
15、三毒之中最不容易注意,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动机”。因为发行动机,就能直接影响到习性,习性又能够对经验的累积发挥即时而明显的作用。
16、我每天在街上行走,紧绷得像老虎狮子一样,随时准备跳向独特,我决定要“捕捉”生命——在生命发生的同时,保存它。最重要的,我极度渴望通过一张照片抓住正在我眼前展开的完整精华。
17、更大意味着更难管理。
18、我们其实大半辈子都是在用既有的方式看世界。
19、放下,才能看得到。放下概念,放下自己,就能直接穿透事物。
20、当观点聚焦,心中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观念,就可以看见事物的原貌;当观点扩散出去,保持专注,就有可能看见事物发生或运作的因果。
21、……所以我常说,做导演“导因,不导果。”意思是说,如果一场戏中角色需要哭泣,不要叫演员哭,而要去创造让演员难过的原因,这样的表演才会自然而准确,合于情境,而非乱哭。
22、我们生命中也可能犯下同样的错。缺乏这种分析能力,看到世界变成自己的心中不断投射出去的偏见。看人的时候,很容易 看到自己的好恶,而不是那个人。许多恋爱都是从这样的瑕疵开始,恋爱中的人看到也无法感知到他真正爱的是谁。
23、……,敏感度就是开放度,开放自己的感受能力,向经验开放,向人生开放。
24、必须建立针对感受的观点,才能更好运用这些感受。
25、找动机最简单的测验就是不断问:“为什么?”真正重要的问题都要向内心发问。当我们开始问自己问题,怀疑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就是智慧萌生的开始。
26、其实神秘电脑中储存的任何档案,存在的理由就是因为我们在乎它。当创意被激发的时候,刺激的正是这些档案。激发的就是我们所在乎的。我们在乎什么,正反映自己内在的愿望和欲望,这就是动机。
27、把“创作”两个字拆开来看,大部分人都迷恋第一个字,因为“创”代表的是想象力、幻想力、创造力,这一切都很迷人,而“作”意味着乏味的辛苦工作。但我认为的创意工程,只有10%属于创,剩下90%就是“作”。爱迪生说的更绝:“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28、对结构的认识必须从认识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开始,因为事物就是部分所组成的整体。
29、而技巧的纯熟度必须依靠有效地累积,这一切就看个人是否了解事物如何运行才能成立。
30、技巧的智慧在于做局部的时候意识到这部份与完整作品的关系。
31、我不知道世界如何看我,但对我自己来说,我像一个小孩子在海滩上玩耍,打发时间,这边捡一个更平滑的石头,那边捡一个更美丽的贝壳,同时真理—–伟大的海洋—–环绕着我,等待我去发掘。
32、要成为作家,必须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进而强迫习惯成执着。写作必须是一种执着,必须和说话、睡觉、吃饭一样协调,一样地有着身体与心理的生命。—-非洲诗人欧孙达瑞。
33、创意的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寻找新的眼睛。—–法国作家普鲁斯特
34、亚里士多德所说,边做边学如何做,付出努力的创作会日渐明朗。

《《赖声川的创意学》》上有4条评论

  1. 讲 智慧 这条很受用!
    P.S. 那个饭否什么东东, 本来想在上面这条评论的,没找到门路:)

  2. 看到的啦, 不过看看留言里面的日期都好远以前, 应该不是很应时的地方吧,我要找当条评论

  3. 当条的评论可能就要通过饭否啦,你需要注册一个饭否,不过其它人看不到了。

    有一个比较麻烦的办法就是,复制一下内容到留言版里面,然后再评说一下。呵呵。

回复 sbpyeip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